学术报告
题目: [栖湖讲座(第二十六期)] 钾离子电池关键电极材料
时间: 2023年02月10日 09:30
地点: 怀柔园区EA楼311会议室
报告人: 朱禹洁
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

腾讯会议:332-101-199

会议密码:0210

报告摘要

钠离子电池(NIBs)和钾离子电池(KIBs)由于利用了地球上储量丰富且价格低廉的钠和钾元素,有利于降低电池的制造成本,被认为有希望作为锂离子电池(LIBs)的补充储能体系。在过去的十几年里,NIBs在基础研究和商业化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。关于KIBs,它不仅具有与NIBs相似的特点,而且具备以下几个独特的优势:1.在一些非水系电解液中,K+/K的氧化还原电位比Na+/Na(甚至Li+/Li)的氧化还原电位更低,使得KIBs具有比NIBs更高的工作电压;2.石墨负极可以可逆地储存K离子,理论容量为279mAhg-1,这意味着成熟的LIBs石墨负极产业链有可能直接转移到KIBs上,而商业化NIBs的负极需要使用价格更昂贵的硬碳;3.与Na离子和Li离子相比,K离子具有更弱的路易斯酸度和更小的Stokes半径,因此其电解液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和更低的粘度。虽然上述优点使得KIBs具有吸引力,但KIBs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其低成本,这就要求除了组成KIBs的原材料必须使用储量丰富的廉价元素外,更重要的是KIBs需要达到与目前LIBs和NIBs相当甚至更长的循环寿命,从而降低其生命周期成本。KIBs的循环寿命主要取决于其电极材料的充放电稳定性,本次报告将汇报课题组近年来在高性能、低成本的钾离子电池正、负极材料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,并对钾离子电池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。

报告人简介

朱禹洁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教授,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。2006年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取得本科学位,2013年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(导师:王春生教授),2013-2016年继续在马里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。2016年入职北航化学学院,主要从事钾离子电池及低温电池等方面的研究,迄今为止发表SCI论文60余篇,引用超过1.2万次,H因子53,独立成组以来,以一作/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., Adv. Mater., Angew. Chem., ACS Energy Lett., Accounts Chem. Res., ACS Nano, Adv. Energy Mater.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。

邀 请 人:索鎏敏 研究员

联 系 人:王慧颖 why@iphy.ac.cn